Saturday, August 20, 2011

第18届南洋商报华文时事比赛初赛成绩出炉


横扫首三名+第五名
銮中全柔7连冠
723日举行的第18届《南洋商报》全国中学生华语时事问答比赛初赛中,本校在柔佛赛区取得了历史性的大突破,横扫前三名以及第五名!此外,这座冠军也是自銮中2005年首次夺冠以来连续第七座的全柔冠军!本校时事培训队队员赛前的努力终获回报。

其中,首二名队伍更凭高分晋级于910日假《南洋商报》总社举行的半决赛,希望能为本校增添更多荣誉。


名次
队伍
成员
第一名
居銮中华中学B
郑羽伦、刘协云、黄奕涵、颜嘉成
第二名
居銮中华中学A
林俊洋、欧阳玮立、蔡大成、王永康
第三名
居銮中华中学C
黄志鹏、颜嘉兴、刘晨康、郑嘉扬
第四名
新山宽柔中学
吕宏亮、詹家胜、张为胜、陈宣安
第五名
居銮中华中学D
郑嘉诚、黄讯衡、戴政权、彭豪旅

Tuesday, August 2, 2011

杨邦尼‧文字的刀刃,銮中时评奖

楊邦尼‧文字的刀刃,鑾中時評獎

居鑾中華中學的“文風”其來有自,山城雖遠離文化中心,多年來,我們總一再提起鑾中出作家:黃錦樹在90年代的一把火,“燒”了馬學文學沒有經典的“芭”、由哲學轉入神學的曾慶豹、醫生作家廖宏強、混雜著“鬼氣與仙筆”的鍾怡雯(周芬伶語),在文壇與學術各有立錐之地,儘管鑾中在統考成績未列前茅,鑾中文風儼然是獨中品牌。
學校除了教導出成績好的學生外,有另一種教育的情操是不能用考試和分數來測試的,而我之所以多年來關注鑾中校園的文字寫作,是看到有一群在校的華文老師在考試引導教學的藩籬下,孜孜不倦在鼓動、利誘、激勵學子寫作,仰望文字的星空或匍匐在文字底下,是何等美事。剛出爐的第四屆游川短詩獎,鑾中“文學兵團”幾乎囊括重要獎項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在國內,寬柔中學於1993年最早舉辦文學獎,每兩年辦一次,可惜多年下來未在校園內形成氣候。倒是鑾中文學獎今年已第18屆,文學獎作品纍纍如實,成了校園最大的文學資產,堪比“校園花蹤”。
此次,擔任鑾中第二屆《太傅時評獎》評審之一。分高、初中組,以1月至4月發生在國內外的時事新聞加以分析、點評、論述。有別於文學評審,“有情感作為底蘊”(鍾怡雯語),時評獎的評審準則,我以為有:
除了引述、概說新聞事件、資料外,從事件中採取一定的“視角”,約翰‧伯格說的“看的門道”;其二,對新聞事件或報導,能看穿新聞背後的操作、權力與知識的角力,拆解偽裝,重構消失的“真相”,或者,表面是一回事,內裡又是一回事。評論的筆調,或嚴肅、輕盈,或夾敘夾議,或抒情中帶議論,或理性中攜感性,閃爍著文字的刀刃。
初中組近60篇,大多同學選擇以日本地震核輻射為題,這則新聞過度發燒,報章評論多如過江之鯽。作為比賽的評論,如何從眾多相同議論的新聞事件突圍,除非能提出或察覺不同於別人的看法,否則就像許多同學,好像是綜合各新聞評論再節錄下來,而缺乏了作者個人的看法。
高中有百餘篇,評論時事廣,可見高中生的閱讀和關心面不同於初中。更能指出事件背後權力的運作,論題有個人的洞見,甚至是對著權威提出質疑,正是評論文章的真髓。時評如果只是歌功頌德就不免落入官樣文宣。一方面提出“異見”,一方面又能讀出作者的個性。如果評論是“筆”的話,那作者的“遣詞用字”就是“文”。文筆出,刀鋒芒!
《太傅時評獎》中的“太傅”遙指西漢的“賈太傅”,即賈誼,其〈過秦論〉,吳楚材評:“層層敲擊,筆筆放鬆,正筆鞭策,波瀾層折,姿態橫生,使讀者有一唱三歎之致。”於是乎,時評議論不再是乾癟癟的文字,而是豐潤的“文論”,恢恢乎游刃有餘之地。
(星洲日報/言路‧作者:楊邦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