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December 30, 2010

一件小事——黄诚美


第一届銮中时事评论比赛高中组佳作作品


一件小事

“有人将他称之为原始混搭时尚风的代表,也有人将他当成中国最帅的乞丐王子,更有人为了见他一面,特到宁波街道上去寻找他的踪迹。”网络新闻上对于“犀利哥”的评论有太多,他的样貌也被夸大,正如他的人生,原本只是个平凡不过的乞丐,又或者只是个流浪汉,却被一些过度敏感的网民当成炒作的对象。于是,一个又一个的人肉搜索和探索,犀利哥早就不在犀利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乞丐,却可以有很多人把他夸大。我曾以为是诗人才会歌颂他们的辛酸,或是文人才会明白他们的艰苦。我没想到,纵使有很多人关注他的故事,但没有人去明白他的心酸。有谁在人生最落魄的时候还会想让人放大自己的悲伤,那就像是将他推到了谷底后,我们还在高峰上替他摄影。当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痛苦时,为什么没有人选择帮助他,或者干脆不加理会,这样才不会让他觉得众人辛辣的眼神大剌剌地刺在他赤裸的身体上。
当一张张渴望知道别人隐私的嘴脸出现,就会像吓坏了犀利哥那样,扰乱别人的生活作息。犀利哥都会被吓哭,可见他有多不稀罕放大自己。他,只不过是个外出寻找安静的流浪汉,对于他的爆红,到底是讽刺还是衷心的同情。与其评论别人的好坏美丑,还不如先想想自己的好坏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在社会上,有太多喜欢戴着放大镜观世界的人,想要把所有八卦内幕都一览无遗。于是,报章上的新闻,都不再是大事件;于是,狗仔队出现,满足新人类的“求知欲”;于是,有人的生活开始忙于揭幕;有人的生活忙于躲避杀个不停的镁光灯。我开始庆幸自己只是个平民老百姓,过得算是安分守己的,至少我不必成为记者狗仔访问或是追踪的对象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人就是这样,先将自己的事清藏得很好,然后再去把别人的私事统统挖出来,所以名人的隐私经常在报章头条。我更不解的是,有的人更因为想要让聚光灯汇聚在自己身上,而不断炒作,甚至毫不客气的爆料,又或是瞎扯些什么,让自己的新闻价值更有意义。就拿犀利哥的身世做个比方,任人揭露后还得蒙上一些不知明的“另类身世”,还被加上了不少戏剧情节,让人分不清真伪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庆幸,我不过是个四眼小生,在面对重大新闻时能够戴上眼镜,细细观察新闻的髓;再看见那种琐碎新闻事业可以含糊带过,还是朦胧的好。是因为世人的眼太尖了吧,把所有事都锐化了,他们习惯了把所见的小事放大后,再加以描写,使之成为一个惊天动地的新闻。小小的一件事,能够跨达到国际新闻,还能够被众人热烈搜索和关注,确实不简单。
新闻的后遗症,不只深刻在人心,还有可能打击到当事者的自尊。犀利哥以后,接踪而来的还有犀利狗、犀利哥二号、震区犀利哥 等。“犀利哥”早就成了一个形容词、代词。其实这都只是一种羊群效应,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这番比喻能再次获得像犀利哥那样的轰动热烈。这只不过会使到犀利哥的话题久久不会散去。他们都是平凡的人物,充其量也就只能博得小小的版位,但社会却喜欢拿来炒作,难道他们真忘了“新闻”的意义?
只是一件小小的事,有人嗤之以鼻,有人却夸大其词。难道哪天天空降雨时,也有人认为那是天快塌下来的象征。这,只不过是让人耻笑罢了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